QQ群:1053074998 | 微博:@基石教育招聘考試 | 微信:
小鵝通:基石教育 | 推薦:2020醫學考試輔導中心:產后出血的病因及臨床表現
題目:產后出血的病因及臨床表現
【參考答案】
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h內陰道分娩者失血量超過500ml,剖宮產超過1000ml,是導致我國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,它的發病因素有以下四種,不同原因所致的產后出血其臨床表現也有不同,具體如下:
(1)子宮收縮乏力:胎盤剝離后因子宮收縮乏力使子宮出血不止,按摩子宮及使用宮縮劑后子宮會變硬,陰道流血停止或減少。腹部檢查時子宮輪廓不清,松軟如袋狀,摸不到宮底。
(2)軟產道裂傷:軟產道裂傷包括會陰、陰道、宮頸及子宮下段裂傷。常見因素包括:外陰組織彈性差,外陰、陰道炎癥改變;急產、產力過強,巨大兒;陰道手術助產;軟產道檢查不仔細,遺漏出血點;縫合、止血不徹底等。胎兒娩出后立即發生陰道流血,血液鮮紅,能自凝。
(3)胎盤因素:胎兒娩出后,胎盤剝離緩慢、未剝離或剝離不全,30min后胎盤仍未娩出,伴有陰道大量出血。
(4)凝血功能障礙:常見原因有胎盤早剝、羊水栓塞、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,少數由原發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癥、白血病、再生障礙性貧血或重癥病毒性肝炎等引起,會出現血不凝、不易止血的現象。